由于我國目前還沒有杉木樁的相關技術規范,需要參照《建筑地基基礎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中規定的《復合地基驗收強制性條文》第4.1.5條:每單位工程量不少于3個點。根據現場情況,我們邀請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在現場進行隨機抽樣檢測,共選取了4個地點。通過現場靜壓試驗,當外施荷載為設計荷載的兩倍以上時,試驗結果符合規范要求。此外,通過土工試驗對樁間土和石塊的空隙率進行了測試,進一步驗證了杉木樁復合地基的穩定性完全滿足設計要求。
杉木樁幼林撫育的主要內容是除草、松土、除芽、固土。撫育時間主要取決于杉木樁幼林的年生長規律、土壤水分和雜草的生長發育。根據當地種植情況,種植年度應進行兩次撫育,4月至6月進行塊土松土除草,8月至9月進行綜合除草除草。二年,每年進行一至兩次撫育,直至幼樹關閉。森林建成后應進行兩次撫育間伐,每種木材都有自己的特點,關鍵還是要選擇一種適合的才是非常好的。
打樁后,為了使樁頂基礎保持在同一水平,就要對樁頭進行鋸切,在整個切樁過程中擠出的污泥應清除。20-750Px厚砂礫基層墊層應鋪筑、壓實并倒入地面混凝土中,以確保根莖向土壤的轉移。選擇杉木樁墊層以調整樁土效應。在路基上設置基礎墊層可以降低杉木樁土應力比,靈活地利用杉木樁間土的作用,從而進一步提高樁的效率,改變基礎墊層厚度后,調整基礎的粒徑,調整杉木樁的線性荷載,樁荷載占總荷載的百分比越高,則相反。
杉木樁的傳統干燥過程大致可以看作是沿木材厚度的一維傳熱傳質過程,隨著厚度的增加,傳熱傳質距離變長,阻力增大,干燥速度明顯降低。隨著水分含量的降低,吸收水的橫向擴散系數降低,而水蒸氣在細胞腔中的擴散系數增大,這是由于干燥過程中水蒸氣在細胞腔中的擴散比所致。當水分含量小,水分含量越低,水分擴散路徑越長,水分含量越低,干燥難度越大。
杉木樁具有良好的水下施工性能,在河流工程中既可作為護坡樁,也可作為護坡樁。在一些完全淹沒在水中的工程中,杉木樁可以保存幾十年,而且不會腐爛,因此可以作為水利工程的選擇。同時,它的價格非常便宜,而且大多數項目都會選擇這種材料,杉木樁是比較劃算的選擇。杉木樁可以作為河流工程中的護坡樁和河床樁,因為杉木樁具有良好的水下工作性能,但要想使杉木樁在水中保持較長的使用壽命,可以在進水前使用一些防腐劑。
根據打樁方法的不同,杉木樁可分為人工挖孔樁和機械設備樁。常見的打樁機包括手動起重設備和柴油機打樁機,液壓挖掘機在基樁中也是常見的。當樁被壓入地基時,需要是深的和穩定的,然后讓打樁機離開。使用挖掘機降低杉木樁,一般每3-5分鐘壓一樁,以改善路基工程。效率很高,壓實時間為達到預期效果,提高承載力,保證樁從基礎向內孔卸荷,間距不宜小于樁徑的3倍。